-
短期来看,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即将触顶
- 时间:2021-10-18 07:25:34
来源:
15603758608 人气:283
10月17日,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主旨演讲中,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。
他表示,后疫情时代,世界经济走势的特点主要是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缓慢复苏阶段,是中美关系进入竞争和合作并存的阶段。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前行,而未来全球发展的重心在亚洲。同时,第四次全球工业革命蓄势待发,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总体来看,外部的不确定性很大,管控风险的能力需要加强。
对于今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形势,他介绍说,2021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,上半年中国GDP总值同比增长12.7%。从物价走势来看,CPI反弹乏力,PPI快速上涨,形成了少见的剪刀差。国内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国际收支基本平衡,人民币汇率稳定,但投资需求的增长疲弱,消费需求回升乏力。外部需求快速增长,但增速逐季回落。工业增长加快,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。服务业保持增长,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高景气区间。货币金融环境稳定,货币政策稳定,利率水平温和回升,金融市场稳定,但潜在风险在上升。
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,全球能源价格高涨,金属价格也是水涨船高,美元指数短期内相对稳定。分析短期原因,据他介绍,首先是疫情期间物质消费对服务消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替代,推动全球货物贸易和工业生产正常化,从需求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。其次,疫情导致供应链受阻,从供给端推动价格上涨。再次,国际航运能力紧张,国际航运价格上涨,推动相关商品价格高位运行。最后,国际贸易受到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负面影响。“短期来看,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即将触顶,高位徘徊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回落。”徐洪才说。
分析长期原因,他认为,一是长期宽松的资金环境降低了持有存货机会成本。二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投资增长乏力,疫情加剧了投资和供应能力收缩。三是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寡头垄断。四是全球低碳和绿色发展改变了大宗商品长期供应格局,储能、电动车、太阳能板、风能等技术变革对基础商品长期需求形成支撑,也影响着市场预期。五是对部分高排放行业实施强制性减产,限制供给,推动价格上涨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,徐洪才认为,要鼓励上游企业适当扩大产能,从源头上保证供给。发挥国家重要商品储备作用,提升保障能力,引导市场预期,降低企业囤积存货行为。深化金融改革,疏导畅通利率传导渠道,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。鼓励企业创新,促进转型升级、降低成本,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。改善金融服务,帮助企业实施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,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风险。